大山村(驴行杂记160227)
大山乡原来是涌泉区的一个乡,撤扩并后大山乡成了办事处。再过一些年,原大山乡的人口减少到给合并一个行政村,办事处自然给撤掉了。乡政府的房子还在,现在是挂着大山村党支部的牌子。有村民还提办事处,毕竟办事处撤掉的时间不长。大山乡的乡政府房子应该是大乡范围的最好房子。原乡政府的不过是五间二层楼房,有一个院子,但在交通不便的大山乡还是比较的。坐落一个山坡上,孤零零的建筑物,但是原大山乡的中心地带,边上是外山村、里山村和东院村。外山村、里山村和东院村都成了历史。原大山乡还有一个叫茶园的行政村,位置比较偏,这次没有走到。同样茶园村也成了历史。
饭后从里山走到东院,再走到原乡政府边上,看到几个村民在种洋芋,过去问路。问钻头村在哪里。问钻头村是因有驴友的亲家还住在钻头村,过来的路上问钻头村的。有阿婆指了指西边的山村,说现在改叫兴山了,上面住着不少男男女女。男男女女该指年轻人吧。这有羡慕的口气吧。我们所到的几个村子,都是山村的共性,破屋和老人,看不到鲜亮的房子和年轻人。阿婆说大山乡原来有二千多人口。我看现在整个大山乡,现在称大山村,人口不会超过二百人。阿婆不是种洋芋的,是来跟种洋芋的村民聊天的。看我们问路,主动跟我们说话。我外山高和外山的区别,老人说原小学边上是外山,过岭是外山高。说外山高和外山都是外山村,外山村有十几个自然村,峰门、茅坑窟、兴山等。原来我们逗留过的村子是外山高。村名叫茅坑窟?这个村子的后生怎么找媳妇呀。查过地图,村名应该是望坑坤,是我们听错了。
驴队今天去大山是我的主意。驴队去过几次大山,我因事没有参加。不过今天到的里山村,来过大山的驴友都说没有来过。没有来过,今天驴行还是走了一段新路的。来过大山的驴友说大山没有做中饭的地方。以前找到的一家,比较脏的。既然这样,中饭改为自带。通告发上去,可一些驴友还是发表自己的想法,要吃“老冯”水饺,甚至有没有“老冯”水饺吃就不去爬山。又改过来,就脏一些,能烧水饺就行。其实他们没走到的里山村,还住着三十来户,容易找到烧中饭的地方。我们放下背包,我在村里转,有村民问我们是游嬉来的吧。他们把爬山称为游嬉。我探头看过,有大锅的。村民说烧饭没有问题,如果是几个人,就跟他们一起吃。饭后我们去东院村路上,碰到一夫妻俩正挑着东西回里山,问我们吃了饭没有,没吃回去给我们烧饭去。我们说吃过饭了,他们的话语里有可惜的意思在,是不用给我做饭了。他们说自己让车送到半路,再挑上来的。本来泥土公路已经修到原乡政府边上,塌方了,车子上不来了。走到东院村的一庙宇,里面阿婆出来要给我们做中饭。碰到的村民都是挺热情的。
先头部队到了里山村,坐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不走路了。得找烧中饭人家呀。说这户人家很好,说过了。院子是泥土地面,地面有青苔,但没有任何垃圾,挺干净的。院子能收拾成这个样子,房里肯定不会例外。我进去看过,旧房子,收拾得挺整齐的。有大锅,外面这锅在烧着中饭。里面的锅有足够的光亮。在农村,能把锅弄得这么光亮的很少。大山一带还有养猪的农户,里面一锅往往盛着猪食。这户人家没有养鸡,也没有养猪。了解过,户主是回村的退休工人,平常就是到涌泉走走。有驴友说不弄台机床来搞加工赚些钱,答退休工资够用了,不想。我们的到来,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。他们尽最大可能给我们提供方便。我们要切菜的板,女主人马人拿出来,说山头人树细板窄。说话挺活络的。边上的阿婆也回家给我们拿切菜板。有几个村民过来看热闹的。下午我们坐在院里打扑克,有驴友请女主人给我们烧开水。我我们真会差别人的。女主人成了我们的志愿服务员。休闲游,打扑克是固定节目。有驴友说我们成了老K群。院里有三摊老K呢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