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卷
不是开卷有益的开卷,是开卷考试的开卷。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对,区别在考试时能不能翻书本。卷是书的另种说法,古代的书是竹简编的,不用时给卷起来,书是一卷一卷的。有书卷气一词,形容某一人书读得多。书卷气跟书生气意思相近,似乎书卷气是褒义的,书生气是贬义的。
开卷考试似乎对学生有利,因为可以从书本上抄。开卷考试不需要记忆。说期末是开卷考试,学生脸上笑开了花。开卷考试的秩序也挺好的,看到的大部分学生在翻书作题,教室除了写字声和翻书声之外没有其它声音。如果是闭卷考试,总有几个学生会带复习资料进来,想着法子抄一些,开卷考试可以避免这个现象。开卷考试对教师也有利,至少是省略了出复习题的过程。闭卷考试总得拟几份复习题,考试内容一部分出自复习题,学生做好复习题之后读读背背,让学生能考几分。学生分数考得太小,对学生家长无法交待。分数出在老师的手,这复习题和开卷考试都是让学生多得几分的办法。
其实开卷考试对一小部分学生也无效的,死猪不怕水烫,我就是考个零分,又能奈何我。这门课考零分不会影响毕业的。分数是老师管理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,可对这些持“死猪不怕水烫”态度的学生是失效的。考场里就有二个学生不带书,一个学生带错书,不带书的说是书找不着,带错书的不知道要考哪一门科目,这三个学生除了能做几个选择题之外,其他题目无法作答。连书本都不带,还考什么考。理论上所考内容都是课上教过的,作业也做过,不翻书也能做一些考题的,可这三个学生课上肯定没有听,作业也是抄来的。唉,能抄作业也算是不错的学生。
查“开卷有益”一词的来源,抄在下面:
这个成语来源于 宋·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》:宋太宗日阅《御览》三卷,因事有缺,暇日追补之。尝曰:“开卷有益,朕不以为劳也。”
宋朝初年,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——《太平总类》。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,分类归成五十五门,全书共一千卷,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。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,故定名为《太平总类》。对于这么一部巨著,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、三卷,一年内全部看完,遂更名为《太平御览》。
现在学生手头的消遣书很成问题,武打的、穿越的,这“开卷有益”怕变成了“开卷有害”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