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水天一色

且行且乐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追求完美、高尚,只是给自己套上枷锁。人生三万六千场,无非戏局,戴着枷锁演出,演的只能是悲剧。

汽灯  

2017-01-05 21:19:07|  分类: 记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汽灯

在石塘的004工程遗址看到一盏汽灯。在没有通电之前,农村里举行大型活动的照明靠的是汽灯。我记得自己读初中时候的照明靠的是煤油灯。当时有呼口号的活动,夜间跟着人去呼“小心防火”等,当时房子都是木结构的,照明是煤油灯,容易失火。当然,“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”这句口号是少不了的。如果出了火灾,分析原因时首先找一找有没有阶级敌人搞破坏。当时的阶级敌人跟现在敌对势力应该是同一个东西。现在我们的媒体上也常提敌对势力的。

村里(当时称大队)汽灯亮时,村里热闹了,多是开大会。放电影用不着开汽灯。当时也不充许戏班子来演出,这是封资修的东西。其实人们什么是封资修都搞不清楚,封资修这三个字是不能演的全部理由。农村里也请不起演样板戏的班子。放电影的机会不多,看戏没有可能性,开会自然成了农村里的重要娱乐项目。开会了,先有人在祠堂的戏台上两角点亮两盏汽灯,整个祠堂都给照亮了。祠堂充当村里的大会堂。开会的内容有公社领导传达会议精神的,这种形式现在还在继续,只是很少传达到最底层。似乎有些领导挺能侃的,从国际形势讲到国内形势,讲上个把小时。传达什么东西,不懂,小孩子去无非是赶热闹。也有斗争会的,把村里的“坏人”头颈上用草绳子挂个石块。小孩子不知“坏人”坏在什么地方。开斗争会时大人多是没有什么表情。记得有一些是送红宝书,仪式很隆重,可叫上台的一位贫农说自己不识字,不要,送红宝书的领导相当地尴尬。红宝书怎么能不能呢。可人家是不识字的贫农,是实话实说,不能治他的罪。

点汽灯的人应该有技术的人。有技术,农村里说能干。汽灯还没有点亮,小孩子都在祠堂里集中了。怎么点汽灯,看过多次,没有去点过,也轮不我去点。等我到了可以去点汽灯的年龄,村里通电了,再也用不着点汽灯了。汽灯的照明效果跟三百支光的白炽灯差不多。在三百支光的白炽灯早没有人用了,现在普通使用小太阳来照明。小太阳应该是碘钨灯的俗称。点汽灯时,要打气,还要带灯装上一个白色纱罩。汽灯点亮时,白色纱罩上会发出耀眼的白光。具体的道理我不明白,还是网上查一查。百度百科有汽灯词条,抄一些:

汽灯在装上煤油或石蜡油以后,还需要向底座的油壶里打气,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,使煤油能从油壶上方的灯嘴处喷出。汽灯没有灯芯,它的灯头就是套在灯嘴上的一个蓖麻纤维或石棉做的纱罩,旧工艺使用硝酸钍溶液浸泡;汽灯的上部还有一个像草帽檐一样的遮光罩。由于纱罩经过硝酸钍溶液浸泡工艺制成,所以当纱罩遇到高温后会发出耀眼的白光,一盏汽灯可以把周围十几米的范围都照得通明。不过,有时汽灯点的时间太长了,半路上还需要再打点气。汽灯平时似乎用的不是太多,主要是遇到一些大场面或隆重的场合才会使用。六、七十年代,通常是夜里大队召开全村群众大会的时候,会场上高高悬挂着明亮无比的汽灯;另外,在过年的时候,村里搭台子唱戏,舞台上的灯光就是用的汽灯。

汽灯 - 乘风 - 水天一色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93)| 评论(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