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水天一色

且行且乐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追求完美、高尚,只是给自己套上枷锁。人生三万六千场,无非戏局,戴着枷锁演出,演的只能是悲剧。

慈圣村(杂记)  

2017-11-04 18:02:09|  分类: 驴行杂记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慈圣村(杂记)

慈圣村以前是石桥乡政府(公社)所在地,有中学和小学的,撤扩并后,乡一级政府没了,中小学也因学生不足而撤销。似乎整个石梁镇就一所学校了。从慈圣村往北,不远就是新昌境内了。山角落,年轻一些的人多在外谋生,剩下的多是老人。慈圣村严重冷落了。慈圣村还有镇政府的办事处在,办事处人口有限,托不起来人气。原先的乡政府成了危房,办事处在原来的小学办公。这小学建得挺不错的,当办事处是大材小用了。

在大会堂前停车,有村民揽生意,让我买柿子和板栗。买的比卖的人多,卖的有十几摊吧,自发的小集市样子。卖的东西以柿子为主,还有其它山货。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会生意?看来有人特地来买柿子。问过柿子多少一斤,答是五元。心里想柿子居然会这么贵的。一元一斤也差不多了,五元一斤卖给谁呀。现在柿子难卖,本地的村民连柿子也懒得摘,说够不上工夫钱。这当然不能说出来。柿子个大,色泽丰润,属于精品一类。回家网上查过,慈圣村以种柿子为主要产业,这种优质柿子称红朱柿的,有些小名气。当时买几个柿子来也不错的。

网上查到慈圣村的村名来源,抄下来:

在慈圣村,还有一个流传千年的民间传说,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书生进京赴考途经山村,得了重病高烧不退,绝望之时偶遇一老妇人。老人请书生回家并到屋后果园摘了四五个柿子给他吃了,高烧竟然慢慢退了,还把家藏柿饼让他带上当点心。那书生一路再没得病,还考取头名状元。功名成就后的书生一心想报答老妇,曾几次梦到在这小山村吃柿和老妇那慈祥的面容。一晃几年过去了,再也按捺不住对那小山村和曾救助他的老人的思念。他面奏皇上说明此事,要去寻访报答恩人,皇上被他知恩图报之心感动,答应他的要求并口喻“慈祥之圣”于老妇人。从此这小山村就叫慈圣,慈圣柿子从此名扬天下。

这是为了卖柿子而编的故事吧。我从网上查到了慈圣村的村名另外说法,我看是这个说法靠谱:

距县城31公里,东与泄上接壤,南靠大仰天、太监府。以村边“慈圣寺”得名。《天台山方外志》载:旧名迹圣寺,宋治平三年改今额,清顺治重建。

从目的论来解释吧:他们的心愿是美好的。估计他们改历史也改成功了。

慈圣村(杂记) - 乘风 - 水天一色

 

慈圣村(杂记) - 乘风 - 水天一色

 

慈圣村(杂记) - 乘风 - 水天一色

 

慈圣村(杂记) - 乘风 - 水天一色

 

慈圣村(杂记) - 乘风 - 水天一色

 

(部分文字来自网上)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10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