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粽裹粽和扼粽
端午吃粽子,今天端午节,当然吃粽子。端午吧,是中餐吃粽子,其实粽子只配角,现在人们看重的是菜。粽子只能算是饭桌上的一道主食,填肚皮用的。制作一餐端午节的菜,一二个小时总得要,加上吃的时间,小半天总得要,托屈大夫的福的,端午节放假一天,吃粽子也不用急吼吼。端午假还留给人们叙亲情的时间。网上有人在说,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的,只能说安康。扯吧,端午节怎么不能说快乐呢?快乐可是硬道理。说吃粽子是纪念屈原,想多了吧,难道屈原之前老百姓不知道做粽子吃粽子?
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,就这个粽子也有讲究。粽子的结构除了必备的糯米之外,加了蜜枣或豆沙,叫蜜枣粽或豆沙粽,这是甜的,还有咸的,加蛋黄和鲜肉的,叫蛋黄粽和鲜肉粽。原来的白粽,清一色的糯米粽不再讨人喜欢了。其实白粽的味道挺不错的,这原味嘛。端午也是送礼节,端午节的粽子跟中秋节的月饼都是礼品。既然成了礼品,家里自做的难能送出手,得到超市里买商品粽。端午节临近,超市肯定有盒装粽子的销售展台。盒装粽子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看的。有商家在买纯金月饼,还没有买纯金粽子的,看来商家的胆子还不够大。有人卖肯定有人买的。
老家把做粽子说成裹粽子,这个说法比较形象,用箬叶把糯米裹起来,再用棕榈丝系起来煮。近日听到有扼粽的说法,这是沿海一带的人所说。扼读俚音,跟额的俚音相同,这个俚音难以找到普通话中的相近音。扼在本地有折和折断的意思。烧火时,往锅底送柴,总得把柴扼成一段段的。扼不断得柴刀给砍断。有“扼燥柴样的”说法。燥柴脆,容易折断,折断还伴有响声。扼粽,这种说法也形象,做粽子,要把箬叶折回,再用棕榈丝系紧,这个折用了扼字的俚音。现在做粽子人们改用棉钱,是找不到棕榈丝。农耕社会,门前屋后种有棕榈树的,这棕榈树的用处很大。不说裹粽和扼粽的,说包粽的人也多,主要人群是识字的人。
(图片来自网上)
评论